Sg电火花成型机床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电火花成型机床主要由脉冲电源、机体、自动调节系统和工作液循环系统等组成。如图所示。 (1)脉冲电源 脉冲电源的作用是将工频交流电转变成频率较高的直流脉冲电流,以供给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在电火花加工时所 需要的能量。工作时,脉冲电源产生的脉冲电流加在放电间隙上。在充满工作液的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中加以脉冲电压,电流后, 在其间产生很强的磁场,在此区域,介质被电离形成通道,产生火花放电,使金属熔融蒸发。 电火花成型机床所使用的脉冲电源种类较多。按工作原理分,可分为独立式脉冲电源和非独立式脉冲电源。前者能独立形成和发生脉冲,不受放电间隙大小和两极间物理状态的影响。它又可分为电子管式、闸流管式、晶闸管式和晶体管式等。而非独立式脉冲电源又称弛张式脉冲电源,它应用最早,结构也简单。频率高,在小功率时脉冲宽度小,成本低,适于精加工。但它加工欠稳定,能量利用率较低,电极损耗大,现在多为独立式脉冲电源所取代。 (2)机体 机体的作用是保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尺寸要求。主要包括主轴头、工作台、床身和立柱等四部分。 (3)工作液循环系统 工作液循环系统是电火花成型机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如下: 1) 形成电火花击穿放电通道,在放电结束后迅速恢复间隙的绝缘状态。 2) 对放电通道起到压缩作用,使放电能量集中,强化加工过程。 3) 在加工过程中,对电极和工件表面起到冷却和散热作用,确保放电间隙的热量平衡。 4) 及时冲走放电加工时产生的废物,保持工具电极及工件间的清洁、恒定的间隙。 在工作液循环系统中,为了使其正常工作,一定要安装必要的调节和过滤装置,以便对工作液进行过滤和净化。常用的工作液主要是煤油和变压器油的混合物。 (4) 自动调节系统 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是使型腔和电极间始终保持最佳的放电间隙。由于电火花加工时间规范不同,所对应的间隙也不同,且在加工中电极也会损耗而使间隙增大,为了保证在加工中始终维持最佳间隙,就需要由自动调节系统来完) 成。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电液自动调节装置和电动机自动调节装置两大类。
电火花加工设备,由步进电机,走丝机构和数控X、刀架机构组成。工件被浸泡在电解液中,钼丝是割炬,它一边高频放电,一面进给。被电蚀的金属随钼丝带出,这种腐蚀只发生在距钼丝极近的距离内。
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切割淬过火的模具钢,其它机床很难办到。
电火花线切割机(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WEDM),属电加工范畴,是由前苏联拉扎林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线切割机也于1960年发明于前苏联,我国是第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其基本物理原理是自由正离子和电子在场中积累,很快形成一个被电离的导电通道。在这个阶段,两板间形成电流。导致粒子间发生无数次碰撞,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并很快升高到8000到12000度的高温,在两导体表面瞬间熔化一些材料,同时,由于电极和电介液的汽化,形成一个气泡,并且它的压力规则上升直到非常高。然后电流中断,温度突然降低,引起气泡内向爆炸,产生的动力把溶化的物质抛出弹坑,然后被腐蚀的材料在电介液中重新凝结成小的球体,并被电介液排走。然后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达到加工物被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要求之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的产品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走丝速度为6~12 m/s,是我国独创的机种。自1970年9月由第三机械工业部所属国营长风机械总厂研制成功“数字程序自动控制线切割机床”,为该类机床国内首创。1972年第三机械工业部对工厂生产的CKX数控线切割机床进行技术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73年按照第三机械工业部的决定,编号为CKX — 1的数控线切割机床开始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9月成功研制出具有锥度切割功能的DK3220型的坐标数控机,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具有1.5度锥度切割功能。完成了线切割机床的重大技术改进。随着大锥度切割技术逐步完善,变锥度、上下异形的切割加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厚度切割技术的突破,横剖面及纵剖面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加工厚度可超过1000mm以上。使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这类机床的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由原来年产量2~3千台上升到年产量数万台,目前全国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存量已达20余万台,应用于各类中低档模具制造和特殊零件加工,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机种之一。但由于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不能对电极丝实施恒张力控制,故电极丝抖动大,在加工过程中易断丝。由于电级丝是往复使用,所以会造成电极丝损耗,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
低速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以铜线作为工具电极,一般以低于0.2m/s的速度作单向运动,在铜线与铜、钢或超硬合金等被加工物材料之间施加60~300V的脉冲电压,并保持5~50um间隙,间隙中充满脱离子水(接近蒸馏水)等绝缘介质,使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彼此被消耗、腐蚀,在工件表面上电蚀出无数的小坑,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达到加工物被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要求之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的产品。目前精度可达0.001mm级,表面质量也接近磨削水平。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而且采用无电阻防电解电源,一般均带有自动穿丝和恒张力装置。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小、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但不宜加工大厚度工件。由于机床结构精密,技术含量高,机床价格高,因此使用成本也高。
不好意思。有点长。自己挑选一些可以用得吧。
进给运动,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加上主运动,即可不断地或连续地切除切屑,并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征的已加工表面。
进给运动是使工件切削层不断投入身内电率坐倒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运动,如车削时车刀的连续直线移动,牛去球条好国空大受介室头刨床刨水平面时工件的间歇移动等.一台机床的进给运动可以是一个,也跑际形上京口底培区什刘可以是多个。通常,进给运动在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是连续的,而在运动快菜喜收目为直线运动时是间歇的。
进给运动是机床的基本运动特轴令互采对江之一,对机床的加工质我学营括量和生产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有一定加工范围的机床,其进给运动要求能够变速,以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当进给量级数较多时,通常采用等比数列作为进给量系列;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等差数列。而对于针远对一个或几个特定工步引害序而设计的专用机床其进给量则可按实际需要来确定,不必采用等比或等差数列。进给运动同主运动相比,其特点是功率和速率都很低,而且大多是直线运动。由于执行件的速度氧学低,因而一般采用电动径一修概掌五儿机作为运动源时,都需有较大的降速。为了简化机构,故常采用能实现较大降速比的传动机构,如蜗轮蜗杆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又由于进给运动所需的功率小,因而其功率损耗不是设计的主要问题。